賈馥茗教授‧教育的真諦-教人成人
前言:
一直想要好好認識賈馥茗教授,這個耳熟能響的名字,無論是生平、著作、言談,或是,任何與之有關的事蹟,卻也一直沒能有下定決心去完成此事。最近在 幾場研習或者上課時,講演人以及教授者皆曾受教於賈教授,談及賈教授,無論是已身為大師級學者,或者教育界名人,對賈師崇敬之意同樣深如海。終讓我瀏遍網 路,找尋所有與賈師相關的訊息,在此期間,未曾謀面的教育泰斗,其風範卻也能撼動己心。
壹、語錄:
一、教育的發展,因人類的生活需要而生;教育的變革,因文化的變遷而定。
二、要推究教育的本質,最好從人開始。
三、教人成人是教育的最高目的,也是教育的不變性。
四、教師在成就別人之前,不要忘了要看看是否先成就、充實了自己。
五、人的歲月一去無法回頭,教育不能 把人當做白老鼠實驗。
六、常態編班讓老師面對能力不同的孩子是我們在教學現場面臨的困擾。中下階層的孩子最需要老師照顧,能讓他們進步的才是好老師。如何看待成績低下的孩子呢?孩子的能力是多元的,應該讓孩子發揮所長,自己和自己比。
七、何謂騙自己?即需要做而不做時,該做而沒做時!騙別人至少對自己還有點好處,但是騙自己是全沒啥好處的。
八、教育學的第一課,也是教育學系與師範學院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堂課,應當不是問教育是什麼,而是師生一起在日常生活中,搜尋教育之所在,進而發現教育之無所不在。回到日常生活中,認識教育之所為,才是正途。
貳、生平簡介
賈馥茗教授,1926年生,1950年畢業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教育系(今師大教育系),1957年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畢業、任教於教育系,隨後到美國 進修,先後取得奧立岡大學教育科學碩士、加州大學教育博士,1964年返國,1970年籌設教育研究所博士班,積極充實教學設備、鼓勵研究活動,培育了許 多優秀教育人才。
賈教授任教師大三十餘年,以積極、奮鬥的精神,作育英才無數,除博士班外,也設立暑期研究進修班,提供許多基層教師在職進修管道;此外,也協助教育 部編制國民中學學生測驗、了解義務教育延長後實施情形;接受救國團委託舉辦研究生與大學高年級學生「國家建設研討會」,也是開各單位先河的做法。
教學服務之外,賈教授也潛心學術研究與著述,連年獲國科會獎助,累積論文40餘篇、專書十多本,即使退休後,仍然持續不間斷,尤其1999年出版《人格教育學》、《教育的本質》兩本集一生教學研究經驗作品,內容精闢、見解獨到,備受各方學界推崇。
賈教授也曾於1973-1990年受聘擔任考試委員、1996-2000年擔任總統府 國策顧問,協助推動國家教育與學術發展。
2008年5月7日上午8時35分,賈教授在學生誦讀《中庸》琅琅書聲中安詳的辭世,享壽83歲。
●摘錄自:師大新聞
參、演講摘選
教育的真諦-教人成人(教人之人字指自然人;成人之人字為文化人。)
一、從認識人開始
人的生物性:出於自然,有兩種基本本能:
維護個體生活—求食,保護自己。
綿延族類存在—求偶(物類有固定發情期,人則無);育幼(為親長天職)。
人的獨特稟賦:人有心智:能思想,能自作主宰。此二者要在後天經過學習才能發展。
個體人的需要:成年前無從獨自生活,需要成人撫養;成年後亦無法獨自謀生,需和別人通力合作,共營群居生活。由群居而形成群體,稱為社會。
人在社會中可能的改變:
(一)文明進步社會由於人的智慧,創造並製造物質與工具,生活由簡單而複雜,使人對物質的需要增加,物慾隨之升高,個人無能滿足自己的慾望者,遂生念謀取別人之所有,演變出許多損人害人的行為,是為惡。惡行使公平正義消失,社會秩序陷於混亂。
(二)文化進步社會中的智者提出發展人的心靈,用倫理道德規範人的天生情感作用,克制個人私欲而求公利,一則提高個人品質,將謀取別人之所有的心 意,改作為眾人謀福利;一則將智慧用於更有益眾人的發明與創造,使全體人都生活於幸福快樂中,此為善。善惡利弊分明,長善去惡要從幼年開始學習,學習則需 要教導,稱為教育。
二、教育的確切目的
(一)培養品格:以仁心愛人愛物並遍及一切;以誠心待人接物為人處事。有仁心則無損人利己之念;秉誠心則不自欺,亦不欺人;故可稱為好人。凡能有知者,無不可由學而致,教人達到這個地步,是為人人機會均等的普及教育。
(二)發展才能:人生智慧有高下之分,才能有類別之異,教育因才而施,使各種才能皆得展現,個人得展所長,群體得蒙其益,是為適合能力的人才教育。此種教育人各不同,揆諸社會百業雜陳,各種行業並舉,纖細畢備,生活才不虞匱乏,故職業在各盡其能,無高下之分。
三、教育的施行
(一)確定施行策略:教育始於嬰兒出生至能獨立謀生的年齡,依上述兩項目的,約需十八至二十年,當依生長階段,規畫所應學習的項目;訓練或培養適當的教育者,方能有效實施。依目標分,大致如下:
嬰幼兒:培養正當的生活習慣,如飲食、睡眠、語言、活動等,責在父母或保育者。
兒童:培養正當的行為習慣,練習體能,如待人、接物、適當的工作活動等,並從其中發展正確的人生觀念。
學校教育階段:各級學校除普及的品格教育外,皆應施行適合能力的教育,或稱適合學習者的教育。依前述兩項教育目的,第一項為確定不變者,人人都能學習;第二項則需因應各個人的能力而定。
(二)培養教育實行者:此分兩大類,一為父母或保育者,一為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,而教師的培養更為重要。實行時當依下述事項:
策劃教育必須慎思熟慮,後顧並前瞻,以免失誤。確定後須依實際狀況及需要修正,但也要針對事實,慎重將事,以免操切誤事。
四、教育者的信條
成人者須先成己:教人者必須徹底認識教育的理論與實際,具備實行的能力,悉心任事。
職責:了解教育的主體是學習者,啟發學習者主動學習的意願是第一要務。學習成就在實際表現,只有學科成績與考試分數不能代表全部學習效果,更不能代表教育者的成就。
工作精神:有愛心與耐心,誠懇任事。
教 育信念:教育的成就感在教學生具備優良品格(良好的行為表現)與實際才能的獲得(至少有一技之長)。第一,相信幼年者皆能接受教育,端在應用適當的方法; 第二,才智優秀者固然易教,才智中下者更須循循善誘。將才智中下者教而有成,方為善教。第三,秉持教育良心,以教育後生為己任,不汲汲於富貴名望,不屈服 於權勢流俗,從學習者的表現印證自己的作為,認定真理而為,任勞亦須任怨。(教育工作者不可徒以工作為謀生之計,此項工作須無私無我的付出。如老子所說: 既以與人,己愈有;既以為人,己愈多。百年樹人,功在異日。)
研究進取:教學相長。在教育工作歷程中,隨時可以發現有待改進之處,須悉心「確定問 題」之所在,從而考慮有效的改進辦法。如此做時,一須廣徵博引,流覽古今中外有關教育的著作及事實以為參照;二須與有識者詳細商討,博採眾議,然後擬定操 作的方法與步驟,先行小做試驗,以觀其是否有效,待確定有效而無所失方可大力實行。(決定一項教育措施,猶如投下一個賭注。賭注輸贏的機率得失各半,輸則 由下注者自任其咎,與別人無關。賭教育措施而輸,損失落到受教育者身上,教育的良窳直接影響是正在生長發展的下一代,如果有失,學習者受害已深,既無法挽 回,亦無法彌補。)
晚近教育學術研究盛行,本無可非議。但是教育乃是立國之本,每個國家,都是為教育本國國民而設,此與其他學術不同,橘與枳之變,古有明訓,不可不知。至借外洋以自炫者,當為自尊自強者所不取。
●本文源自於:賈教授演講於東華大學 之記錄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