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住在幸福村音樂巷520號
海拔九百公尺深山裡,一把小提琴,拉住了五十個窮孩子
濁水溪源頭,一個惡水上的村落,五十把小提琴、兩個美術老師、八年來不放手,不可思議的夢想,在此萌芽。
二○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,南投縣音樂比賽,來自「楓葉故鄉」奧萬大旁的親愛國小,第一次參賽,就拿下弦樂團的年度冠軍。
他們只有十五人,人數比對手學校少三成,沒有指揮老師,拉的是二手舊琴;弦樂團要有四把大提琴,他們只有兩把,還打赤腳。對手,是平地大校,多數孩子從小學琴,有專業指揮老師,還有家長團打理瑣事。
這群孩子以高分打敗常勝軍,下山看孩子比賽的父母,內心激動。
「他們樂器不好,但拉出來的音樂,不是在鋼筋水泥裡練出來的,聽得出來,他們真的很愛小提琴,」評審之一、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企畫行銷組長余濟倫說。
只愛打架的學生,開口要學琴
「偏鄉小孩缺乏愛,那通通我來顧!」
偏鄉、小提琴,兩個不曾交會的世界,竟在海拔九百公尺的高山上,譜出動人樂章。甚至,國際知名小提琴家林昭亮、胡乃元也先後上山,陪孩子練琴。
「小提琴,是我故意的!」說這話的,是親愛國小老師王子建,他和妻子、也是親愛國小老師陳珮文,用了整整八年的時間,讓這群孩子第一次嘗到被肯定的滋味。
為什麼這對美術老師要教小提琴?為什麼這麼昂貴的貴族樂器,會出現在這?栽培一個孩子從小到大學琴,動輒千萬,這些連學費都付不起的孩子,為什麼學得起?
八年前,陳珮文、王子建自願來到南投山上的親愛國小教書,這裡學生只有六十人,單親、隔代教養多,功課好的小孩,都去念台電宿舍旁邊的萬大分校,「撿剩的」才會選這裡,小孩愛打架,髒話連連。
陳珮文在平地小學教過書,但不適應,因為她的美術、音樂專長用不到;在偏鄉,小孩缺乏照顧、缺乏愛,「那通通我來顧!」
陳珮文喜歡小提琴,經常下山學琴。有一天,六年級的阿杰突然來找她:「老師,我想學小提琴。」阿杰愛打架、不念書,是令人頭痛的學生,聽到他開口想學琴,陳珮文找到和他對話的窗口,她二話不說,自掏腰包用僅有的幾萬元買了四把琴,找了四個孩子,每天中午練琴。
教琴,對有些音樂底子的陳珮文並不難,但她沒想到,這四把小提琴,竟帶來排山倒海的磨難。磨難,像一堵堵高牆,要阻擋她的夢想前進。
夫妻爆發衝突,甚至鬧離婚
「家庭與教琴,為什麼不能合在一起?」
第一堵高牆,來自王子建。
剛開始,陳珮文中午帶學生練琴,慢慢的,連假日也在練,王子建不懂音樂,更不懂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在學生身上,搞到連家庭生活也沒有,王子建很抓狂。
夫妻倆爆發大衝突,在宿舍吵得轟轟烈烈,「離婚算了!」陳珮文脫口而出。
「我不是一開始,就是一個願意付出的老師。」王子建原本計畫,教書幾年後轉行資訊業,當時電腦賣一台賺一台,很吸引人,但小提琴的出現,打亂了人生方向。
冷戰一年,王子建知道陳珮文的個性,要她妥協不可能,於是,「我選擇跳上她的船。」家庭和教琴,「兩件對的事,為什麼不能合在一起?」於是他放棄轉行,開始溝通。
他問:「我能做什麼?」她回答:「你不是一直想學做小提琴嗎?」
這一句話,王子建動了起來,他下山找製琴老師,還向銀行信用貸款三十萬元,買下製琴配備、材料,為了學會真本事,當年屏東師範學院公費生倒數第二名畢業、自稱「英文爛到爆」的王子建,硬著頭皮猛讀製琴英文書,十幾本、將近三千頁的原文書,到現在還每天看。
陳珮文成立提琴社團,孩子放學後六點到九點留校練習,琴練完,就寫功課;王子建則是廚工兼司機,把營養午餐剩下的材料,炒成一鍋飯當晚餐,九點後,再一個一個開車送回家。
偏鄉孩子的天生音感讓他們驚豔,更是鼓勵他們前進的動力。
陳珮文回憶,阿杰一拿起琴弓,就能拉出好聽的聲音,四個月就能演奏德弗札克(Antonin Leopold Dvořak)的《幽默曲》,一般孩子至少要學兩年,才有這樣的水準。
錯失一個孩子,讓他們心痛
「沒有小提琴,他們一定最不幸福。」
但陳珮文沒想到,阿杰進國中後遠離小提琴,整個人變了,開始打架,半夜喝酒尬車、出車禍,他們伸手想拉,卻已拉不回來。
阿杰國三時,曾經試著要他回來,趁阿杰回家找他來學校拉琴。陳珮文拿了一本學琴四、五年才會拉的譜給他,很久沒碰琴的阿杰,琴一夾、弓一架,立刻把曲子拉完。
然而,這次之後,阿杰再也沒有回來過,一個絕對音感的孩子,竟淪為工人,一雙能拉出優美琴音的手,竟去噴漿。
接著那屆情況也相同,上了國中,原本約好放學後回樂團練琴,卻一個個不見了,再聽到的消息,都是一個個變壞了。
這結果讓他們很心痛,也才驚覺,一把小提琴的力量竟然這麼大。
「有小提琴,他們可能會幸福,但沒有小提琴,他們一定最不幸福。」陳珮文發現,孩子留在身邊越久,發展會越好,夫妻倆深刻反省:「不能放手!不可以再錯失一個孩子!」他們用提琴拉住孩子的決心,越來越強。
詩婷的出現,是另一個關鍵。
詩婷是樂團第三屆學生,另一 個很有天分的孩子,五年級時開始學,才一年,貝多芬的《小夜曲》、勃拉姆斯的《匈牙利舞曲》就輕鬆上手。為了詩婷、為了接下來的學生,王子建寫計畫書找 錢,他在二○○八年用兩千字寫下「南投縣親愛國民小學長期音樂培訓計畫」,他的長期,是從國小延伸至國中、高中,甚至大學。
不只是樂器,而是扭轉命運武器
「擺出夾琴姿勢,別人另眼相看!」
學小提琴,錢、師資、陪伴,一個都不能少,在偏鄉,每一個都很奢侈。
在台中大里開琴行的林國華說:「栽培音樂老師,比醫生還貴!」他家境不錯,從小父母砸錢栽培,還請國外名師親自指導,琴也是一把一把買,最貴的要價五十萬元,算一算,「學小提琴,大概花了將近千萬元吧!」
王子建寫好計畫向縣政府申請補助,卻遭打回票,因為小提琴是「外國樂器」,為什麼是小提琴?為什麼不學口簧琴?連部落大人都反對。
「用外國人的樂器,拉家鄉的音樂,這才屌!」在王子建心中,小提琴不只是樂器,更是徹底改造偏鄉孩子命運的重要工具,「種斷木香菇三十年,還是只會種香菇,但只要擺出夾琴的姿勢,別人馬上另眼相看!」
不理外界的雜音,王子建堅持 走這條路,「就算念不了音樂班,但至少他有音樂班的同學!」法國大文豪雨果(Victor-Marie Hugo)說:「音符、文字、數字,是掌握人類智慧的三把鑰匙。」透過小提琴、透過串串音符,讓孩子接觸、觀察、模仿,有一天,他們或許能將原住民文化從 劣勢轉為優勢。
補助雖沒來,但計畫一上網,確實引起了「關注」。
一位山下製琴老師自願上山教小提琴,還賣了十五把小提琴給他們。沒多久才發現,這位老師教琴是為了炒知名度,又以贈送偏鄉名義,向琴商拿了低價琴,卻以高價轉賣王子建。
被騙之後,師資沒了,問題也來了──陳珮文會的琴藝技巧,很快被孩子學光。她靈光一閃,記起當時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團長劉弦詠曾告訴她:有需要可以寫信來。於是,陳珮文以辦音樂冬令營之名,請求支援師資,團長依諾派了四位音樂家上山。
從霧峰國台交辦公室到親愛國小,車程兩小時,台十四線彎曲陡峭,並不好走。國台交首席謝佩殷說:「有被那條路嚇到!很怕走錯路。」低音大提琴手江秀如也說:「第一次去,我懷疑那裡有住人!」
為了留住師資,夫妻倆在冬令營裡用盡「心機」。
「我告訴孩子,要無所不用其極的讓老師喜歡你!」陳珮文說。策略奏效,四位老師回去立刻發揮「老鼠會」精神,一個帶一個,目前連同國台交,總共十四位音樂老師加入義務教學行列。
師資來了,帶來更多二手琴,在國台交的牽線下,連國際級小提琴家林昭亮、胡乃元都曾義務上山指導,甚至世界「小提琴女神」慕特(Sophie Mutter),都想親自到上山看看。
但更大的困難,還在後頭。
為了別人孩子,扛百萬學費
「學費籌不出來,那時真想放棄算了!」
三年前,他們決定送孩子進國中音樂班,三個應屆,連同詩婷及另一位插班同學,全考進草屯國中音樂班。
音樂班沒有宿舍,孩子需要住處,沒有頭期款的他,咬牙決定買房子。他跟銀行談判,被拒絕好幾次後,總算貸到了六百五十萬元,買下草屯一間臨大馬路的五層樓透天厝。
不只如此,為接送小學部的孩子下山學琴,他們又借了二百五十萬元,買下一台福斯廂型車。
為了別人的孩子,他們負債千萬元。
住的問題解決了,學費,卻沒著落。
念音樂班不便宜,一個孩子一 年學費要十三萬六千元,學費籌不出來,「那時候,我真想放棄算了!」王子建無路找路,一度想到草屯擺攤賣雞蛋糕,甚至連機器都買好。這時,一位台北的神秘 金主出現了——麥格理證券股票交易員李欣遠,上山了解情況後,發信給親朋好友,成立虛擬「積木基金」(詳見左頁「如果沒有積木基金,差點去賣雞蛋糕籌 錢」),協助籌措學費。
六十萬元的及時雨來了,提琴夢順利延伸到了國中。
現在,有十個孩子在草屯國中音樂班就讀,國一到國三都有,每學期的學校日,王子建、陳珮文就分頭以「家長」身分出席,王子建都會自我介紹:「我們有十個孩子。」孩子在學校吵架,老師也是一通電話就打給他們。
然而,十個孩子一年學費就要一百三十六萬元,原本前原民會主委孫大川前來支援,編預算補助部分學費,但主委換人,預算就不見了。
他們只好繼續四處籌錢,目前這學期還欠草屯國中二十萬元學費。
家長「幹譙」,要孩子去賺錢
「父母他們來兇,我們比他們更兇!」
山下國中生、加山上四十個小學生,五十個孩子,他們夫妻每個月十一萬五千元的薪水幾乎花光。房貸、車貸、油錢、假日送孩子下山的三餐,有時還得幫他們買衣服、帶他們看醫生……,「實在太燒錢了,而且是加了汽油在燒,」林國華說。
孩子學琴,他們付出時間、金錢,背下債務,更得和父母搶小孩。
「幹××,為什麼要學小提琴!」一位低年級學生一來學校,就向陳珮文轉述爸爸的「幹譙」,在學校推小提琴課,小朋友好奇、很喜歡,但是卻得天天跟父母拔河、搶小孩。一位媽媽不耐煩的跟陳珮文說:「老師,夠了吧,國中就可以回來做工了吧!」
父母反對,怎麼辦?「他們來兇,我們比他們更兇!」陳珮文說,只要孩子想學、肯學,他們願意挺身而出,曾經有位爸爸喝醉酒來學校吵鬧、嗆老師,王子建當場K了他一拳。
在父母面前他們強勢,卻不可能永遠占上風。
「我最怕中秋節!」陳珮文說。中秋節,開學後的第一個假期,小孩放假回家就會投降不想學,小孩不學,父母通常不反對,詩婷就是在中秋節過後放棄音樂班的。每年中秋節,他們都會緊張,害怕他們的苦心輸給了親情。
窮山惡水、疥蟲加頭蝨,是偏鄉的家常便飯。
每週兩次,王子建、陳珮文得開車送孩子下山學琴,每年颱風季,這條路就變得很危險。有一次颱風後,開到一半遇到土石流,幸好推土機緊急趕到,化解一場師生危機。
為預防萬一,王子建要求每位學生要學會應變,萬一老師出狀況無法開車,要先把老師的腳挪開,握住方向盤、再拉手煞車,讓車子停住,「每個孩子都要會!」他說。
王子建和陳珮文的八歲女兒王曉玥,頭髮染、燙過,看起來像外國小孩,陳珮文說,因為長頭蝨才去燙頭髮。不只如此,女兒最近還感染疥蟲,皮膚發癢,也得天天幫她擦藥。學生家裡衛生環境差,長頭蝨和疥蟲,天天跟他們在一起的女兒也被傳染了。
十二年計畫,壓力越來越重
「半夜『練肖話』,說服自己走下去。」
放手,還太早。
今年有三個孩子要考高中,陳珮文探聽,要考高中音樂班,除了術科,國文、英文也要有基礎;深怕孩子進不了高中音樂班,他們趕快找英文補習班,不只國三生補,連同其他國中生、小學生全部送去補英文。
補英文也要補習費,每個月五萬元費用也還欠著。
為什麼孩子到了高中還要管?陳珮文說,前面幾屆學生音樂路走得不好,就是因為放手太早,她相信,孩子帶在身邊時間越長,就會越好。
十二年計畫一步一步走著,但身上的壓力,一年比一年還重。
「我突然覺得這條路,有點遠,」陳珮文說。今年三個考高中、七個考國中,孩子越多,壓力越重,王子建說自己經常半夜在「練肖話」(台語,瘋言瘋語)、跟自己對話,說服自己繼續走下去。而這對帥哥美女檔,幾年下來身體被操到變形,體重暴增二十公斤。
連陳珮文的健康也亮紅燈,胃痛兩年,到去年底才檢查出是膽結石。開刀前,國小的孩子塞給她一張張小卡片:「謝謝媽咪,都陪我們比賽和表演,讓您辛苦了,要早日康復。」
老師在這一刻,變成了母親。
等不到人接手,怎麼辦?
「我們就繼續做下去,沒有期限。」
國中部十個孩子送了一張大卡片,每一個人都寫下祝福。信封上的寄件人地址很特別:「南投縣幸福村音樂巷五二○(我愛你)號」,國中孩子問題多,卻知道自己很幸福。
大家都替他們的拚命捏把冷汗,「能力再強的人也會倒,我很怕過幾年後……。」林國華說;「他們真的(做得)太誇張了!」江秀如說。
他們為什麼能撐這麼久?因為 善心的師資、捐款撐住的嗎?並不是,而是孩子的改變。孩子不只學會拉琴,連言行舉止都不同。國二這屆帶了五年,「洗腦最徹底,」回家看到爸爸喝酒會生氣, 叫爸爸不要喝;在學校吃午餐,以前常因為肚子餓拚命撈,現在他們學會克制,為別人著想,一次只撈一勺。
他們的努力也被看見。一位高中校長來招手,因為少子化、學音樂的孩子少,只有他們在「量產」。
他們究竟要做到何時?
「我們告訴每一個孩子,以後你們也要像我們一樣幫助別人,每個人都要幫一個,」陳珮文說。
詩婷今年高一,阿公阿嬤要她當護士,她沒走音樂路,考上台中科技大學護理系,但她說:「我會回去幫老師。」
王子建說,將來如果有人願意回來這裡接下擔子,他們就會放手離開,讓年輕人接手。
如果孩子一直沒回來呢?「那我們就繼續做下去,沒有期限。」王子建說,最起碼「他們也會告訴別人,我們在努力什麼。」
【延伸閱讀】如果沒有積木基金,差點去賣雞蛋糕籌錢
「如果不是他們,我真的要去賣雞蛋糕了!」王子建雞蛋糕沒賣成,關鍵人就是麥格理證券股票交易員李欣遠。
李欣遠三、四年前看到王子建 和陳珮文的故事,立刻上山一探究竟。當時,他得知有三個孩子要上國中音樂班,有兩個學費付不出來,他原本打算自掏腰包,幫助兩個孩子籌學費。下山前,不經 意得知隔年會有六個孩子上國中班,李欣遠嚇一跳,才知道這是一場長期抗戰,不是他一個人能夠完成的。
「老師的火熄了,孩子就沒希望了。」李欣遠說,他們做的是沒人要做的事,一定要有人幫他們。
回去後他思考,一個人要幫五十個人,很困難;但如果是五十個人幫一個人,就不會太難。於是他發信給親朋好友,成立「積木基金」,以一單位一千元募款,三天內募到六十萬元。
他說,愛心像積木,一塊塊堆疊就會變成一座城堡,可以幫助很多人,社會有很多小角落,大型、知名基金會關心不到,因為沒有辦法開收據,他的「積木基金」正可以發揮功能,照顧這些愛心死角。
積木基金成立以來,九成的人都還在,這筆錢是靠「信任」運作:朋友相信他,而他相信王子建。目前積木基金將腳步擴展到墾丁,協助「旭海學堂」為貧童開設課輔班。李欣遠希望積木模式能夠像細胞複製一樣擴散出去,讓更多人得到幫助。
(文●賴寧寧)
留言列表